博客归档

读《史记。项羽本纪》之四面楚歌与乌江自刎

一年一度的六四将至,二十二年前的邓公,是否如两千两百一十三年前的项羽呢?邓公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导致现在的社会已经差不多处在了和项羽当年相同的境地。可以说是四面楚歌。

比较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刚愎自用,性情暴躁。亚夫范增曾因项羽的过度猜忌而含恨病逝。两任总书记的胡赵,也都因邓公的刚愎自用,过度猜忌而含恨终生。

项羽对百姓残暴,每每打下一个村落,就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全都杀死。邓公六四屠城,也是心狠手辣,草菅人命。

邓公虽推行改革有功,然而设下诸多框框,只涉经改,不涉政改,先清污,后反自由化,再六四屠城,一步一步走向乌江。

用人方面,邓公八七年因猜忌而误废耀邦,此乃第一错;八九六四听信谗言,决策错误,废赵立江,此乃第二错;隔代立胡,更是错上加错。

江腐败,胡无能,至此四面楚歌。。。

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从而流芳百世。

邓公啊,你也愧对江东父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面楚歌》与《乌江自刎》
项王兵败,驻扎在垓下,兵员很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一层层包围起来。这天夜里,项王听得四周的汉军都唱着楚国的歌,不由得大吃一惊,说:“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地方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样多呢?”项王便起来在帐中喝酒。有一位美人,名叫虞姬,很受项王宠爱,时常跟随在他身边;还有一匹苍白色的乌骓骏马,时常骑着它作战。于是项王慷慨悲凉地唱着自己作的诗:

力能拔山啊,气能盖世;
时不利我啊,就连乌骓也不奔驰!
乌骓不奔驰啊,我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怎么安排你!

项王接连悲歌几遍,虞姬也和着一同唱。唱着唱着,一道道的泪水禁不住从项王的脸上淌了下来,左右的人也都伤心流泪,不忍抬起头来看项王。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将唱红打黑纳入民主与法治轨道

薄熙来主政重庆以来,在重庆掀起了一股唱红打黑的浪潮。唱红歌,说是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打黑,据说是要清除社会上的黑恶势力。

毫无疑问,听起来,口号喊得挺对,挺响。但是,那个唱红和打黑却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

对唱红来说,最大的争议是是不是向左转,是不是要回到文革。当事人薄书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斥责为无稽之谈。

而对打黑来说,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超越法律的界线。而薄书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口口声声说一切合理合法。不知道这位薄书记为何这么信誓旦旦,我没有查一下,这为薄书记是学什么出身,真的懂法律吗?为什么这么多法律专家学者都异口同声的指责重庆的打黑罔顾法治的精神,而在法律界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我觉得,无论是唱红,还是打黑,都需要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而不能有丝毫逾越。

先来说说唱红,唱革命歌曲,主要是文革期间,以及解放前的所谓革命歌曲。有些歌曲从旋律还是音乐本身,都确实是蛮优美的。如果老百姓爱听爱唱,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现在的问题是,当局不能够强制老百姓听红歌唱红歌,这有违民主自由的精神。据说,重庆现在办起了官方电视台,专门播放红歌,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不插播广告。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强制老百姓听红歌,唱红歌,而且,这样的电视台,办台的经费由谁买单?是否由纳税人买单?这些是需要厘清的。

其实老百姓唱红歌,老头老太们晨练的时候播放一下红歌,本身是不需要大惊小怪的。我对红歌不热衷,但对文革期间的几部样板戏比较喜欢,那个时候是江青主管的,不去看她的政治立场,江青到底演过戏,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功底的。

但是如果强制老百姓唱红歌则是不可取的,不管你是什么政治动机,这样的强制行为恐怕有违民主法治精神。

另外最近据报道说,红歌已经进入监狱,凡是唱红歌唱得好的,可以获得减刑。我想,这恐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对唱红,我主张不强制,不鼓励,也不封杀,顺其自然,而且把唱红色歌曲和其它的流行歌曲一样,纳入文艺文化活动的管理范围。

记得在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文革五人小组,以彭真为组长,就试图把文化大革命限制在文艺文化领域。

现在重庆唱红运动,很多中央大员都去看了,都去表态了,只有主席总理还没有表态。我看,他们应该象当年彭真先生一样,敢敢的把唱红纳入文艺文化领域,从而制止强行要老百姓唱红,并取缔一切非法的做法。

现在再说打黑。现在中国黑社会猖獗,政府黑社会化。最近刚刚看到报道,湖南邵阳计划生育办公室公然强抢儿童,并卖到国外。看了凤凰卫视文涛拍案节目,真是令人发指。对这样的黑,确确实实需要打。我看这也是为什么在重庆打黑能够获得不少民众支持的一个原因。

然而,打黑,也同样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任何人,任何政党,都不应该逾越法律的底线。在警察办案,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证,和审判的时候,也都要依据法律程序,要允许他们聘请律师。同时,法院也需要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独立审判。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公众。

现在重庆这样的打黑,属于以黑制黑,造成法律界如此大的争议,造成公众的混乱,以牺牲法律的尊严来换取所谓打黑的成果,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得不偿失的。

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建立起来不知道有多难,但要毁掉的话,却非常的容易。

记得当年一九八九年六四的时候,赵公紫阳先生就主张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现在的唱红和打黑,也同样需要被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同时也能约束某些以唱红打黑达到个人目的的人。

阶级斗争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反人类的

我前面一篇文字《姚文元大将朱永嘉点评庐山会议》发出后,有不少人发言。其中有人以所谓阶级斗争的思维来点评。我回答说阶级斗争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是反人类的。本文试图作进一步说明。

我们知道二十世纪发生两件大的反人类事件。一件大事是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大屠杀,总共有超过600万犹太人被希特勒屠杀;另一件就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等的阶级斗争实践;其中斯大林在苏联屠杀360多万人,而毛在其发动的文革中,就整死了超过两百万人,还不算那些遭到株连被迫害的一亿多人。而毛的兄弟党,有样学样,单单柬埔寨红色高棉就在那么小的国家屠杀了100多万人,可谓是尸骨堆如山。

马克思在西方被归纳为经济学家,他的理论被归纳为经济理论的一个派别,而且属于非主流派别。然而,二十世纪,马克思的理论被列宁化,又被斯大林化,成了所谓的马列主义,再被毛泽东化,成了所谓的毛泽东思想,这就成了反人类的理论学说了。

而经过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这个理论的反人类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遗了。

而且,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看,他当初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后来的发达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他本身的理论是不能用来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的。这也难怪现今的共产党政府对现代的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一筹莫展,因为它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里面找不到依据。比如对现代的信息网络化,当今的政府就非常的害怕,只能采用堵的办法,因为马,列,斯,毛都没有教他怎么做。

毛泽东思想有多个版本,最早一个是刘少奇提出来的,刘后来也死在毛泽东思想的折磨下。八十年代初期,当局为了要否定文化大革命,故意把毛泽东思想模糊化,说成不是毛一个人的思想,而是那代人的集体智慧。殊不知,毛的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他晚年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而那是最反人类的,他有句著名的话叫“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他要人们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文化大革命就是靠这样一种变态理论指导的。

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应该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毁灭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种族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都是反人类的。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至今似乎还很有市场。

这个理论很能蒙蔽人,因为阶级斗争学说的创立者和拥戴者们,往往把阶级斗争学说打扮成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学说,然而,在这一学说的实践过程中,千百万无辜的人,因此而毫无道理的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很多还是这个学说的拥戴者,而更多的人则遭到了无辜的牵连,从而受到各种各样的迫害。这样一种靠生灵涂炭来实现其理想的所谓学说,其社会的正义性是完全不存在的。

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分配的关注之上的。然而,这种脱离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过程,而从某种绝对意义上来看待分配的所谓主义,其实是一种天大的荒唐,是一种乌托邦。在阶级斗争充斥着的社会里,其生产力的低下,其原因就出自这种荒唐。

看看文革中多少人连饭也吃不饱,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有的地方的孩子连裤子都穿不上。看看那个时候苏东剧变的时候,东欧社会主义下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怎么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比?现在的北韩百姓依旧挣扎在贫困线上。这些都是拜阶级斗争所赐。

阶级斗争学说,表面上看,好像是针对社会不平等的,但是,它却不承认社会有平等的必要,它的理想,只不过是把一个原本和平的社会分为人民和敌人两大群体,并对不同的群体,使用不一样的原则,通过把一部人(人民)“翻身”再来完成对另一部分人(敌人)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消灭”,并进而实现所谓的共同享福的平等社会。

阶级斗争理论是反人权的,他不承认他的敌人也是人,也有最基本的人权,包括生存权,和最基本的自由,比如言论自由,所以才有对阶级敌人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消灭,包括酷刑,禁声,等等。

阶级斗争理论也是反法治的,只要他所认定的阶级敌人,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去侮辱,去迫害,去消灭,而不需要经过任何法律程序,你看重庆打黑,引起多大的法律争议。我想这也是如今的中国法律受不到应有的尊重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阶级斗争理论也是反民主的。你看我们现在的议会叫人民代表大会,阶级敌人是没有份儿参加的。一旦你被认定为阶级敌人,你会被剥夺政治权利,没有投票权的。

同样,阶级斗争理论也是反自由的,自由只能属于人民的,阶级敌人是不能享受任何自由的,是不能乱说乱动的,只有被专政的份。

而当那部分人(敌人)被消灭了之后,他又从他的所谓人民内部找敌人,再行分化,再行斗争,再行消灭。这样的斗争永远也不会停止。他的做法其实和恐怖主义没有什么分别。用阶级斗争的学说来说,就是所谓的“革命的恐怖主义”。

有时候,确实很奇怪,作为相当容易让人们理解的“普世人权”价值观,为什么就那么难为一些人所接受,这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源于这个阶级斗争的反人类理论。只要是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上,即使像我们先贤的“以德报怨”思想意义,以及我一贯提倡的妥协和包容的精神,也是没法成立的。

“文革”结束都三十多年了,但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却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前不久还听报道说某某某党政大员提什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什么的,可见在某些党政大员的脑袋里,还是阶级斗争这一套。这也难怪现在的泛政治化的所谓唱红打黑能够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呢。

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执着,有的人是糊涂,有的人则可能是别有用心。就好像唱红的人,有的只是跟着唱,有的恐怕是另有议程呢。

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下,私有制被说成是社会的万恶之源。这其实是阶级斗争理论中最别有用心的学说之一。公有制即为权力所有制的事实,使得实际中的这种理论,只不过是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理论依据而已。权力者不只是可以占有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可以在这种很好听的理论的支持下,随心所欲地屠杀个体生命,或让无辜的个体生命自取灭亡。斯大林的出现,是顺这个理论而成章的。毛泽东的胡作非为,也是顺这个理论而成章的。

阶级斗争,以及其公有制的理论,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万恶之源,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绊脚石。

反人类的阶级斗争学说及其公有制的理论,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只有平等公正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社会!而没有天赋人权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平等和公正,也就是一句谎言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私有制,没有对私人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就没有真正的社会正义。

嘿嘿,不知道阶级斗争算不算我党优良传统?薄书记说唱红是要发扬优良传统呢。

谈海归,说说归属感

网络上谈海归,海不归热。我看到这篇文字,觉得写得很好。主要是说海归归来后找不到归属感。很多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想,在海外的中国人,包括这个网络上的许多人,在海外,其实有时也是找不到归属感。有时很长时间也不能融入当地社会,所以才有这么多所谓的“爱国贼”,“恨国贼”,“爱党贼”,“恨党贼”,等等。

华人,特别是第一代移民,走到哪里,都把中国(无论是大陆,香港,还是台湾)当成自己的祖国,就算你改变了国籍也是如此。在心灵深处,这就是海外移民的归属感。我想,要真正融入当地社群,至少要从第二代移民开始。

我想,这些海外的华人是中国在海外的财富,非常宝贵的财富。和其他民族相比,我觉得好象只有印度人有这样的归属感。国家应该珍惜这些难能可贵的财富的。

无论你是爱这个国家,还是恨这个国家(通常看到的不是恨这个国家,而是恨这个政府,这个党,所谓恨铁不成钢),你都是以这个国家为你的祖国,为你的归属感。要不然,恐怕连恨也懒得恨了,也不会上这样的网站来了。

然而,当这样的海外移民,一旦成为了海归,那他的归属感又可能变了,因为这么多年在海外形成了一种习惯,不知不觉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原来所认识的人,事,环境,和价值观都统统感到了陌生。有时连语言也感到了陌生。

忽然觉得好象不属于原来曾经属于他的这块土地,往往又想回到海外那块熟悉的土地去。

你看矛盾不矛盾?有的人天生能适应。有的人则比较不那么能适应。尤其是那些在海外呆得久的人,回去后,物是人非了,甚至于物非人也非了,有时是“物是,人是,感觉非了”。

而且,当年移民海外的时候,那时候还年轻,容易适应。在海外生活久了,岁数也大了,老了,再回去,恐怕更加的难以适应了。我想这恐怕是海归,海不归的尴尬。

特转此文,与同道网友分享!

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 海归在故乡归属感需培养 (转帖)

海归,一个光鲜的群体。他们学成归来,带着满腔的激情和先进的学识,与他们随行的还有西方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当他们与东方传统及现实重逢,却遭遇“逆向文化震惊”。曾经了然于心的中国环境与文化突然间变得陌生,东西方价值观在纠结冲突。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他们依然在寻找归属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属于哪片土地?”——成了不少海归在尴尬中的发问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看星星的人却变了

在南京土生土长的刘蕾,从英国留学归来,却对这座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不习惯了。在国外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在南京却成了翘首以待的奢望;马路上的车多得晃眼,还总和行人抢道,每天走在街上都有提心吊胆的感觉,不像在国外,汽车总是很有风度地礼让行人;最让她受不了的是街坊邻居的喧闹,一楼开了个小店,楼上的在搞装修,习惯晚睡晚起的她每天一大早就被吵醒,她只好每月花2000多元在外租房,有家不能回。

对于国内环境的不适应,是海归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不适,既来自自然环境,也来自社会环境,而后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往往让海归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尴尬的境地。

记者采访海归,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讲中文的时候喜欢夹带英文词。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对此有一句绝妙的讽刺,把海归夹在中文里的英文词比喻成“夹在牙缝儿里的肉屑”。可是,海归王雨绮对记者直喊“冤枉”:“我夹英文词儿可一点都没有‘假洋鬼子’炫耀的意思,实在是习惯了,脱口而出,真要一点儿英文都不夹还很费劲呢,因为要在说话前把脑子里的英文翻成合适的中文,一下子真反应不过来。不过,回国以后发现,不管是客户还是朋友,都不喜欢我说话带英文,我正在努力改掉这个习惯。”精通外语,本是海归的一大优势,没想到,却成了融入本土社会的一大障碍。

只要用心,语言习惯相对来说容易改变,可是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却点点滴滴渗透于言行举止中,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雨绮记得一次和国内朋友聊天,谈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雨绮说她处理得很好,工作出色,家庭幸福。朋友惊讶地看着她:“你倒是一点都不谦虚啊!”雨绮突然意识到在东方文化里,即使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也应该谦虚地说,“不行不行,还差得远呢”,哪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道理?在美国呆久了,习惯了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忘记了谦虚,也忘记了谦让。西方文化直来直去,觉得自己十分好,一定要说十分,学会推销自己是在美国谋生的前提条件。东方文化则比较含蓄,嘴里说的不一定是心里想的,觉得自己十分好也只会说八分,留着二分让对方去猜。雨绮说,这种差异让她在和办公室同事交往时,常常给人不讨喜不合群的感觉,有时还会得罪人。

很多海归回来后发现,高楼多了,马路宽了,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国外,但是国民素质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还显得滞后。“闯红灯、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些在出国前见着并不会显得大惊小怪的现象,如今看着很不顺眼。”刘沁说,她回国后经常批评妈妈,“你素质真差,为什么总是插队?”妈妈有点委屈:“别人都在插队,我要是老老实实排着,等到什么时候啊?”刘沁是带着孩子回来的,本想等儿子3岁,在国内上幼儿园,可是回来后看到中国孩子的学习压力这么大,邻居小孩的书包整天沉甸甸的,而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个都像小皇帝,只好改变主意,再次“归海”,把儿子带回加拿大。

在国外的时候很想家,回家了,经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却遭遇“Reverse Cultural Shock”(逆向文化震惊),需要重新适应中国的文化和环境。“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看星星看月亮的人变了,如今这些人又要变为“从前的我”,需要经历“阵痛期”,有些海归选择自我改变,而有些海归则选择重新“归海”。

工作、婚姻在何处 寻寻觅觅中的尴尬与期盼

郑婷,9月刚从英国读完硕士回来,这一个月是她活这么大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做梦都在找工作,昨晚连续3个梦都是关于找工作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为她出国留学,省吃俭用,花了不少钱,父亲60多岁了还在外打工,如今自己学成归来,还要吃爸妈的,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那些亲戚朋友,说起我,都是一副羡慕的表情,以为我们这些海归很光鲜,但他们越这样说,对我这个海待而言压力越大。”好在,郑婷没有好高骛远,这两天在一家留学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月薪3000。“3000元和我心理预期也有距离,但总比赖在家里强。在英国学的是国际新闻,在这家公司根本用不上,骑马找马吧。”这份工作,并没有给郑婷带来欣喜,更多的是压力释放后的解脱和对就业现状的无奈。

除了极少数海外名校的高材生可以进入知名跨国公司享受高薪外,更多的海归其实都像郑婷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归就业造成了一些压力,但压力并不完全来自于市场,更多则来自于海归的心态。很多海归认为自己花大价钱出国镀金就是为了找份高薪工作,往往期望值过高,不考虑低薪酬工作,就业面狭窄;有些海归在国外取得较高学位后,不甘心从基层做起,希望直接从事高层管理工作,往往难以如愿;一些海归不了解中国国情,水土不服,同时没有相关领域的人际关系,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只好辞职重新成为海待。再者,有些海归其实是“差生”,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父母就花钱让他(她)到国外三四流大学混个文凭,眼下有些用人单位对这些情况也有所了解,所以有时宁愿用国内大学毕业生,也不用那些徒有虚名的海归。

如果说就业是人人看得见的显性压力,那么婚姻就是难以言说的隐性压力。

薛宁芸,澳洲金融硕士。在澳洲的时候,她在芒特艾萨做银行主管,工作稳定,薪水丰厚,但是这座偏僻小城华人非常少,她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睡觉,没有朋友,没有爱情,孤寂如长夜般难捱。于是,她搬到悉尼,心想悉尼华人多一些,可以在那里找一个中国恋人,直到28岁也没找到。她毅然放弃绿卡回国,但两年过去了,如今小薛已经30岁了,还没有意中人。有一次她试着在网上交友,email告诉对方自己的学历和经历之后,对方只回了四个字,高山仰止。她的学历,她的能力,她的独立自主,可能并不是男人想要的。而她想找的男人似乎都成了别人的丈夫。眼看着红颜一天天老去,她悲观地想,或许只能找离婚男人了。

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剩女中,海归占了近五成。虽然海归女事业有成,在婚恋方面的竞争力却不如本土年轻漂亮温柔贤惠的女孩,而有着良好教育背景、聪颖能干的海归女在择偶时的要求并不低,容易出现通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青春就在两难的尴尬中渐渐远去,幸福在何处,寻寻觅觅未可知。

不同价值观的挤压和冲撞 难以获得角色认同

张敏洁比薛宁芸幸运得多。张敏洁留学的最大收获是找到了一个有千万资产的老公,回国做起了全职太太。敏洁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无法认同这种生活追求,花钱让女儿出国留学,就指望她能有一番作为,没想到她回来却做了个没出息的家庭主妇。早知今日,当初何必花钱漂洋过海去苦读!父母不解,生气,甚至绝望。敏洁无法和父母沟通,一见面就是吵。敏洁只好通过父母的一位老朋友,转告他们:“我很幸福。”敏洁觉得,父母对幸福的理解落伍了,对留学的目的看得太狭隘,“出国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谋求一个好的未来吗?而我,通过出国遇到一个爱我的人,他很有钱,让我生活无忧,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得到想要的人生,有什么不好呢?应该感谢留学为我带来了这一切。”

价值观的差异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抹平的。好在父母与儿女之间,虽然心里存着疙瘩,还有亲情维系。但是在工作中,在社会圈,价值观的差异,有时会让人不知所措,与周围的人与事也有着严重的间离感,难以共处,难以共融。

任君从硅谷回来,在一家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他在美国工作时间的两倍,几个月下来身体严重透支。他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校友也有同样的感觉,和美国相比,在中国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在中国,人人都抱怨工作压力大,可是人人都争当工作狂(即使效率不高),好像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工作挣钱。而在美国,如果问100个美国人,工作和家庭哪一个更重要?99个会回答,当然是家庭重要,没有特殊情况,下班时间绝对不允许被工作占用。在加班这件事上,也体现了中美价值观差异。美国文化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个人利益第一,企业利益第二,偶尔老板让加班,会很抱歉地对员工说,不好意思让你加班了,做完赶紧回家吧。而亚洲文化,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企业利益第一,个人利益第二,个人服从集体。况且中国文化崇尚坚忍,大家对加班习以为常,没有人因为工作时间长就炒老板鱿鱼。

刘沁和国内同学聚会时,感觉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大家在一起谈的都是如何升官发财,谁买了豪宅,谁买了名车,而在国外,大家谈的多是如何让人生变得有趣,如何充分享受生活;在谈到小孩的教育时,国内同学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名校,上补习班,而国外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随性发展、快乐成长。

像任君、刘沁这样的精英型海归,从来都不是不思进取的人,“可是天天生活于工作狂的包围中,受迫于世俗名利的喧扰,常常有一种失去自我的莫名的失落。”其实,他们是因为受到不同价值观的挤压,无法获得角色认同感,内心时时处于焦虑、失衡的状态。

在海外,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很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很正;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被移植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以至于与中国情境格格不入。这就是很多海归的尴尬。黄皮肤,东方脸,说着中国话,可是脑子里的思维方式却改弦更张,“我是谁?”成了中国人与世界交融过程中必然的发问。答案在哪里?成了又一个问题。

善待自己,珍惜生命!

看了下面的这篇文章,有所感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和超越生命。

那么在网络世界中是否如此呢?我看到有一类的网中人,注释了一个马甲,由于没有珍惜他/她的这个网络生命,污言秽语,没用多久就被阎王爷(网络服务员)给收回了,多可惜的一条网络生命。。。

然而,网络世界,死得快,生得也快,不用过奈何桥,不用喝孟婆汤,这位网络先生或者网络小姐,马上就投胎转世。

立即注释一个新的马甲,于是乎一个新的生命立即诞生。可是由于没有喝孟婆汤,他/她还记得前世,而且德性没改,所以别人一看就认出他/她是某某某转世投胎,生前的朋友还是朋友,生前的敌人还是敌人,生前的德性还是那副德性,生前的污言秽语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于是乎没过多久又被阎王爷请去。。。

这样的网络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投胎转世,乐此不疲。。。

人世间,自古以来就有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一说。然而,这一类的网中人,显然不知道善待自己,不知道享受生命,也不知道珍惜生命,更不用说超越生命了。

君不见,你的前世所留污言秽语依旧在这个网络世界上,这就是你这个网中人所留之名,不知到你自己看了觉不觉得恶心。

我在《谈谈写博:“宽松”,“宽容”和“宽厚”》一文有讲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无论是博文,还是评论,都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切忌谩骂”,“就算政治立场不同,也须保持君子风度,所谓君子之争。切忌恶言相向。”

我想,在网络中,实际上也无所谓朋友还是敌人。我的交友一般遵循的原则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对于那些无意义的争论,我是不感兴趣的,一般只发议论而很少参与争辩,即所谓“议而不辩”。

在网络中注释了网名之后,我是不会轻易更改的,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哈哈学一学梁山好汉武松。

当然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要珍惜生命,珍惜网络生命,不能轻易犯了阎王爷定下的条规。其实,阎王爷的条规是很容易遵守的,这是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

值此清明节之际,这些转世投胎的网中人,是不是该祭拜一下你们的前世呢?

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吧!

特转此文,供网友分享。

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 

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

所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生命的最终归宿永远是死亡。合眼长眠的那一刻亦是一场盛装舞会的散场。在那场舞会里邂逅的人,发生的故事,随着那灵魂的飘逝,终究是灰飞烟灭。聚时的热闹与喧哗,散时的清冷与凄凉,都是预料中的,也都是定数。谁也无法更改。

虽说都知道人生如戏,也都知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戏剧里扮演的都是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但有时候你的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并非全在你的手里。因为你再怎么样也只是个演员,而不是导演,甚至连谁是导演也不知道,所以无法事先知道所有的情节和过程。这也就是生命之剧和其他戏剧的最大的区别。

生命是一个谜,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是怎么样,会出现一个怎么样的局面,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演员吧,尽情的去投入,该笑的时候就开心的笑,该哭的时候就痛快的哭,该爱的时候就爱他个轰轰烈烈,该恨的时候就恨他个彻彻底底。用我们生命里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和真情,所有的欢笑和泪水,去演绎这场生命之剧,使自己的角色完美无暇,那么在剧终谢幕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流着泪水给予我们最热烈的掌声。

刹那芳华,红颜弹指老。人生如梦,醒时万事空。生命真的太脆弱,如那精美的陶瓷花瓶,不知道什么时候无意的轻轻一碰,便会哗啦啦的碎了一地。那么就让我们在未碎之前尽情的展现我们最美的风姿吧,以一个最佳的姿态去面对命运之神赋予我们的一切悲欢。

有一句名言说:“人从一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泪水,有欢乐,也有痛苦,而我们为了追求那醇美如酒的欢乐,就必须忍受那酸涩如醋的痛苦。而生命的意义也就在无尽的追求之中了,在追求中创新,在追求中超越,最终给了生命一个最美的诠释。

人的一生就如一盏点燃的灯,所以迟早都会熄灭的。死亡之际就是灯熄之时,但仔细想想,其实死亡并不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而是命运之神对我们的钟爱。如同我们需要睡眠一样,我们同样需要死亡。正是死亡的黑暗背景才衬托出了生命的璀璨光彩。试想如果生命是无限的,没有了死亡,那么活着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无非是生命的长眠。而在这长眠之前,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天,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才是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是物欲?是名利?还是灵魂的清明和安宁?

让我们用心聆听天籁圣洁的歌声,永葆一个清滑净透的灵魂,始终微笑着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雪雨中轻松安然的走完一世的红尘!

台湾民主渐入佳境,值得中国大陆借鉴

明年(2012年)又是大选年,很多国家和地方都要换届选举。台湾也不例外,台湾大选已经起跑了。

自从台湾民主化以来,台湾的选举一直给人以乱哄哄的印象。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党派很多,纷纷扰扰,炒作两岸议题,统独议题,闹的不可开交。

可是经过这么几次大选,特别是经过国民党的数次分裂,以及经过陈水扁撕裂族群的八年执政,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陈水扁贪污坐牢,等等事件,现在的台湾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蓝绿两大阵营。亲民党,台联等小党名义上还存在,但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台湾基本上是两党制,即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

而且,两个阵营内部的候选人推选也逐渐制度化。特别是绿营,不再把重点放在炒作两岸议题,而把重点放在台湾内部,主要是民生上。从本届大选开始,民进党候选人以“全民调”的结果推选。目前,有两大候选人: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还有一位凑热闹的),这就比较正常了。

而这次蓝营的候选人基本上没有疑虑,应该是现任总统马英久寻求连任了。

另外,最近几次立委选举和地方选举也逐渐进入比较正常化了。

我在拙文《看埃及,漫谈两岸三地民主,肯定李登辉贡献》里提到过,台湾的民主化,主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蒋经国,一个是李登辉。前一位开放了党禁报禁,给了台湾自由;后一位为台湾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两位都是功不可没的。

尤其是李登辉,很多人可能恨他,尤其是大陆人,认为他接受的是日本教育,而且觉得他人品不怎么好。但是恨归恨,我觉得应该肯定的还是需要实事求是的肯定。李登辉虽然分裂了国民党,但是也成功把国民党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

李登辉让国民党下野,让民进党上台,对逼迫国民党转型客观上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没有李登辉,台湾的民主进程可能会慢很多,国民党也不可能这么快成功转型,弄不好会是苏联共产党或者俄罗斯共产党的下场。

除此之外,台湾的法治也逐渐正常化,尤其是在陈水扁坐牢的问题上,现任总统马英久坚持不干预的立场。这是了不起的,可喜可贺。我认为这同马所受的美国教育有关。

台湾政坛上有不少受过美国教育的人物,比如李登辉,连战,宋楚瑜,吕秀莲,马英久,吴乃仁,蔡英文,等等。这些也属于所谓的“海归”,不可否认,这些海归对台湾民主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看我们中国大陆,政坛上都是土包子,老一辈有不少是留过苏的,所以他们心灵深处比较亲苏,对苏联的灭亡真是痛彻心肺。

我在《看海归,谈中国人才大战略》一文指出海归们经历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和道德的熏陶,他们的回归,将对中国大陆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和道德等软环境和软实力的建设做出与国内的人所不同的贡献。你看台湾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两岸互动,两岸关系,中美台三角关系也逐渐稳定下来了。这对台湾内部民主化还是起到积极作用的。胡锦涛和马英久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做的都还是不错的,值得肯定。

我一直觉得,台湾的民主化经验和法治化经验可以给中国大陆参考借鉴。我有一篇文字《政治体制改革与两岸统一》专门谈到过这个问题。

现在中国大陆的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制度的缺陷,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了,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了。单靠共产党的内部力量恐怕难以解决问题,而大陆内部的反对力量既不清楚,也不成熟。

台湾和大陆的文化非常的接近,过去的国民党和现在的共产党也十分的接近,都是列宁式的政党。我想只要两岸合作,也许能走出一片春天来。

最近台湾的名嘴邱毅隔海喊话,保护南京的百年老树,得到南京和国台办的有效回应。这虽然只是一件非常小的具体事务。我想,台湾当局在大陆的民主化进程中还是能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特殊的角色的。而且,大陆民主了,对台湾是有利的。

上次发表《政治体制改革与两岸统一》之后,有读者留言,认为台湾帮助大陆民主,是蛇吞象,口气好象十分不屑。其实大陆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觉得别的国家干预自己的民主政治不妥当的话,台湾可是我们自认为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互动,促进大陆民主化进程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年,体制内的老朽们非常怀念苏联。最近网络上有篇文章《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写作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道理说得却不通,颠三倒四,他们既看不到苏联亡党亡国其实是历史的必然,也看不到苏联亡党亡国其实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我想,中共要是不改,恐怕也会步其后尘。

这次两会过后,网络上有篇微博,大意是:总理说中国最大问题是腐败,腐败的根源在制度,所以要政改,不然会亡党亡国;委员长却来个“五不搞”,把政改之路给堵死了;所以这位微博作者得出的两会结论是中国腐败无解,会亡党亡国。

眼下台湾民主渐入佳境,是不是值得大陆借鉴呢?

品味女人

女人是需要品的,需要爱的,需要保护的,需要陪伴的,也是需要享受的,无论你是大女人,还是小女人。好的女人,是回味无穷的。女人是书,要读才能懂,有时读也不容易读懂。有的男人,有本好书,读都懒得读,可惜。男人不能只藏书不读书,也不能只读书不爱书。不藏书不读书更不爱书的男人不是男人,只藏书不读书也不爱书的男人不是好男人,藏书读书却读不懂书的男人是蠢男人,藏书读书却不爱书的男人是坏男人,只有藏书读书读懂书又珍惜书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女人是茶,茶是需要品的,那种大口大口往胃里倒的人是驴。 

浅浅斟,细细品;悠悠情,淡淡续。

女人是酒,好女人是好酒,甘醇美香。好酒不马上使人醉,而是让人回味无穷,慢慢陶醉,后劲十足。酒越陈越香,女人也是。

这是一篇转帖。献给喜欢女人的好男人,也献给天下所有的好女人。

一个女人,桌前有一个杯,杯中有水,水中有茶。 杯在手上了,茶还留在眼里,饮下去,润了胃,也润了心。女人这杯茶,见水开花,细细的叶,在水中旋转,慢慢的滋润开,象一个长了翅膀的天使,飞翔了就有了领地,合拢了就需要保护。似乎,一杯茶,见水之前和有水之后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模样作为女人,拥有美貌与年轻当然很好,但拥有智慧更可靠,更经用。凭借智慧与优秀的男人并肩前行,何等风光、满足、持久。

如果一定要把爱分成“爱情的”和“喜爱的”两个等级的话,我相信大半男人会接受这样一个概念:好女人是爱情的,坏女人是喜爱的;好女人是娶的,坏女人是玩的;好女人是品味,坏女人是兴趣;好女人是所有者,坏女人是使用者。

女人的可爱在于性情,不完全取决于智商,完全不取决于美丽。

“风情”两字,女人不到一定年龄,强做不来;男人不到一定年龄,给他看也是白看。因为“情”在风的后头躲着藏着,被人看破,只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与己好似无关,照样洒洒落落走开。

女人三十,如果从此告别青春,那么,让我们优雅地快乐地熟透吧。仿佛就在昨天,还对着镜子里那张娃娃脸问自己: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变成风情万种的女人?没有任何幼稚,举手投足间充满成熟韵味。

传说世上有一种无足鸟,天空成就它们最辉煌的时光,永不停息的飞翔就是它们的宿命。直到有一天,它们精疲力竭而坠落在地,才能休息,而这却是对天空的诀别。女人就是无足鸟,当她们决定投入自己心爱男人的怀抱时,就注定她们对事业的执着说再见。

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天生丽质,但肯定知道如何装扮自己。让每一天的心情跟着衣妆一起亮丽起来。她们美丽着,不为取悦男人,不是虚荣的表现,是女人热爱生活与维护自尊的表达。端正的五官,丰富的内涵,恰当的装扮,再加上自信、健康的心态,这就是女人真正的美。

恋爱中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满足的女人,一个不满足的女人。满足的女人,总会青春灿烂,光彩照人,即使她本人并不漂亮,并不出众,但她总会闪动一种动人的气韵;

不满足的女人,则目光呆滞,抑郁伤感,总让人感到心疼,让人感到压抑,人们惟恐引火烧身,不得不避而远之。

这是一个审美迷乱的时代。朝新夕旧,永远不知新潮的前沿在哪里,就像我们不知道电话号码还要升位到多少、列车是不是还要继续提速一样。无法预知。时刻被迷乱着。能使睫毛翘起来的无限长的加密睫毛,液体眼睑,棕榈海滩色面颊,烈焰红唇和野性乱发。21世纪的魅力女性,正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

物质的成功只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面,而精神的放松和愉悦,才是女人活得有滋有味的源泉。守望着星星,对未来充满幻想。幻想一个美丽的邂逅、第一次出去约会、第一个情人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女人像酒,好女人如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举杯忘情,难以割舍;男人像烟,一旦沾染,便很难放手,再好的烟也有害身心健康,极品男人便是鸦片,一经尝试,即会融入血液,深入骨髓,从此断了退路。

女人的美丽,来自端正的五官,丰富的内涵,恰当的装扮,再加上自信、健康的心态,这就是女人真正的美。

归属于现实世界,无论怎样的恣意,都有规范的约束,只有在网络这个虚拟而无限的世界,所有的宣泄才是无所禁忌的。你可以大声说出自己的爱、自己的恨,你可以说YES也可以说NO。

已经习惯了波澜不惊。不媚俗的活,甚至不苛求体贴。放纵着漫无边际的寂寥,显得无依无靠,心却坚硬。会否不再需要一个灵魂的介入,这样寂寞的心,如同草原,荒寥久了,便习惯了寂寞。习惯是可以颠覆灵性的东西,它容易禁锢住所有跳跃的思想。当然,有时,也可以滋长和衍生出灵魂深处的纯粹喜悦。来自肺腑,无法与人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女人和女人间别的是不怕的,怕只怕一方的不逊 色,让另一方后悔,干嘛蠢得让人比较。而男人和女人间别的也是不用怕的,怕只怕不开始,永远都在冷战,你便再无可知,哪里有罗马,哪里有森林。

真正的淑女,是一种尊从自我意愿的选择,是气质品位的自然流露。她们并不在意是不是被发现,被认可,她们隐没在茫茫人海中,如同海里的珍珠,沉静中透出典雅柔和的光芒。

情是一种奇迹,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爱上一个人,无非是从一个人的寂寞到两个人的寂寞。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选择人生的努力方向时,只要你确定了最能使你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走下去,终会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自立自信,优雅中带有坚韧;她们精明豁达,干练又不失风情万种;她们有资本,先知先做,爱己爱人,像一群城市中的精灵。她们认为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味道。职业女性可以利落,但不可粗糙。女人可以母性,但不能太婆婆妈妈。她们的口号是“我们要优雅地变老”。

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天生丽质,但肯定知道如何装扮自己。让每一天的心情跟着衣妆一起亮丽起来。她们美丽着,不为取悦男人,不是虚荣的表现,是女人热爱生活与维护自尊的表达。

女人爱上你的时候,会装成苦无其事;女人憎恨你的时候,却会形之于色。对着一群女人,只赞美其中的一个,这个人是蠢才;对着一个女人,轻藐其他的女人,这个人是天才。

最聪明的女子,不是找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男子……

德孤的小岛

1. 取名“德孤”:

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然今,人心不古,人性不古。常常看到德高之人孤军奋战,很是悲哀,很是伤感,这是时代的悲哀,所以取名“德孤”,以时刻提醒自己,注重自己的德性和德行。

“五四运动”时,人们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时至今日,“赛先生”在中国已经取的不俗的进步,而“德先生”依旧难以在大地上生根,取名“德孤”亦有民主思想孤掌难鸣之意。

2. 我是谁?

不必深究我是谁,岛主只是一个屁。
不为名声不为利,一屁只想出一气。

3. 开博宗旨:

偏安一隅,远离是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家吃饭的时候,爷爷老是坐在旁边提醒我们,吃饭只要吃八分饱就好。奶奶总是要我们吃饱。那时候很穷,不能放开肚皮吃。现在真的养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了。

不知道现在的国人怎么会这么看重“食”与“居”呀,是因为过去穷怕了,饿坏了吗?

4. 论政原则:

德孤论政,述而不作,议而不辩

5. 交友原则: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